近日,伊利推出全新預制牛排 “伊知牛”,為其建設多元板塊繼續打造一塊重要拼圖。
伊知牛代表著伊利這個巨頭也向預制菜行業試水,后續也有可能會有更多的進一步動作。

預制牛排所代表的預制菜行業,可以說是2022年當下最熱的賽道之一,無數的投資者、資金資本都在對這個行業虎視眈眈。
市場和資金的導向,讓人們覺得似乎預制菜已經板上釘釘地成為了下一個爆發的增長點。
在這樣的市場催化之下,伊利選擇推出伊知牛來試水預制菜行業,也是合乎情理的事。
但預制菜的春天真的來了嗎?預制菜究竟是真風口,還是一場忽悠?
01、新消費浪潮下誕生的預制菜
2022年,最火熱的話題無疑是預制菜的爆紅。
在上半年京滬的疫情加持之下,預制菜行業一下子進入了消費者的眼中。大量年輕人在兩座超級城市居家,卻因為缺少做菜技能和做菜工具等等原因,而將目光轉向預制菜。
這群年輕人們突然發現預制菜這樣的形式是多么的便利快捷。
無需復雜的調味,也無需自己動手來進行擇菜挑菜切菜等準備工作,不用在廚房煙熏火燎,只需要用微波爐,蒸鍋等簡單加熱,一桌看上去和精心烹飪所差無幾的菜肴就可以在短短時間內出爐。
如此快捷,如此便利的產品難道不值得大力推廣?年輕人們紛紛成為了預制菜的消費者和推廣者,一時間之內,預制菜的潮流就刮遍了大江南北。
在社交平臺上,可以看到不少人都在分享自己加工的預制菜,然后和從頭到尾都是自己親手做的菜進行對比,得出預制菜完勝的結論。至此,預制菜已經成為了年輕人在工作之余,在生活之中的重要“伙伴”,家味的重要構成之一。
那么,我們能否說預制菜是新消費浪潮下的全新產物?
事實上,預制菜并不是一個全新的賽道。換句話說,預制菜的市場已經由來已久。
2015年,借著外賣行業的快速發展,預制菜行業迎來自己的第一波爆發。從2015年開始,每年成立的預制菜企業都在100家左右。
在C端對于預制菜領域有實感的時刻,其實預制菜已經在B端默默服務了多年。
對于餐飲公司來說,尤其是主打外賣的小餐飲公司,為了出餐食品快,出餐效率高,都會選擇預制菜模式來運營。
大家都知道,外賣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出餐快,時間就是生命的前提之下,小餐飲公司并不那么在意味道,反而他們會選擇簡單直白的料理包、預制菜來進行二次加工。
在外賣行業更為成熟之后,預制菜品牌也開始流水線般的出現。兩者相輔相成的情況之下,越來越多的商家開始接受,開始使用預制菜,不出挑,不出錯,就足夠。
在外賣行業的加持之下,這是預制菜行業誕生的第一個發展期。
在2020年疫情之后,預制菜行業迎來了它to C端的第二個發展期。在年輕人們疲于工作的情況下,要他們打起精神來去買菜洗菜切菜做菜,實在是過于難為這群人們。
在外賣不那么健康的宣講之下,還是希望能夠吃上“自己做的”飯菜,于是人們把目光聚焦在預制菜領域之上。
這么看來,似乎預制菜行業確實迎來了全面開花的時期,也就是所謂“風口”,B端C端都在蓬勃發展的現在,一頭扎進預制菜領域的品牌不在少數。
乳業巨頭伊利乳業,憑借其在畜牧業的多年深耕,宣布成立伊知牛的牛排預制菜。伊知牛的生牛排食品線已經存在已久。如今也想在預制菜賽道之上,用“做好的伊知牛”來分一杯羹。
除了伊利之外,還有恒順醋業等老牌企業也躍躍欲試。預制菜,真的是風口嗎?
02、燒錢燒出來的“繁榮”
說到預制菜就不得不繞開舌尖英雄,作為預制菜賽道最為激進的品牌,舌尖英雄致力于為消費者打造好的、便利的、快捷的預制菜。
創始人的脾氣決定了一家企業的基調,舌尖英雄的創始人是一手打造瑞幸咖啡的陸正耀。所以,舌尖英雄也和最初的瑞幸一樣,大打價格戰。
不直營,只加盟;瘋狂在社交平臺上打“舌尖英雄”的廣告;力爭在5個月開出3000家門店;大額補貼用于引流新客戶……這些都是舌尖英雄打造出來的英雄速度。
可惜的是,在舌尖英雄還沒有能成為真正的英雄之前,已經遭到了反噬。
根據一位舌尖英雄的區域代理所稱,從2022年六月開始,舌尖英雄已經停止加盟商加盟。
作為第一批進入預制菜領域的品牌,在看似面面俱到的行業之中,為什么無法真正獲利,成就下一個爆紅的市場呢?
因為這是從預制菜的模式所決定的。
從商業邏輯來考慮預制菜行業,就已經決定了這個賽道無法長久紅下去。
首先,預制菜的存在本身具有“限定的”合理性。單身經濟和宅經濟的快速發展之下,帶來了預制菜的發展,這是預制菜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可惜的是,這種合理性和必要性,并不能從一到百,它無法被整個中國社會所接受,所以是一種“限定的合理和必要”。
預制菜的消費對象是那些有錢沒空的年輕人,他們渴望在下班之后吃一口家中親手做出來的熱飯,卻不想要在做飯這件事情上花太多時間。
這種“限定”從一開始就很容易被打破,在更為廣闊的市場之中,有錢沒空的年輕人是很小的一部分。
對于多年站在灶臺前的人們來說,要他們花一頓外賣的錢去做一桌子流水線味的菜是荒唐的一件事。他們寧可用這個錢去點外賣或者出門吃一頓來替代。
預制菜在這些人的眼中,是一種充滿了噱頭的潮流產物。哪怕短暫時間內,會因為大額補貼來進行初次購買,卻也無法長久為繼。在補貼沒有了之后,預制菜自然會被這群并非目標消費者的人群拋棄。
第二,預制菜行業的規模幾乎很難再擴大。
規模無法擴大的最重要原因是成本過高,冷鏈、物流、倉儲,這些都是預制菜企業需要考慮的成本問題。
雖然中國已經是物流行業世界上最為發達的國家了,但是物流行業的便宜不會便宜在一個需要“冷鏈+快捷+不易碎”的供應鏈之上。
預制菜的特性使得其在運輸之時要注意磕碰,要提高速度,并且要保持全程冷鏈,種種疊加之下,預制菜的物流成本居高不下。
并且,由于預制菜畢竟是小眾產品,所以并沒有在消費者群體之內形成規模效應,也就沒有在地域內形成效應,商家無法建多個倉儲點來進行保管。
種種原因疊加之下,即使預制菜本身有利可圖,最終的利潤也已經變得稀薄甚至不存在。邊際效用為零的情況之下,盈利無法產生。那么即使規??梢詳U大,依然也無法到轉虧為盈的時候。
以舌尖英雄為例,目前仍是處于大力補貼的時候。但在新消費浪潮褪去的當下,還有多少資金可以用來“燒”,是值得考量的。在柴火被撤掉之后,火還能繼續燃燒嗎?
恐怕預制菜的情況沒有那么樂觀。
03、預制菜的對手們
預制菜行業面臨的困境,是成本和市場的雙重打擊。從自身考慮之外,外部環境也十分嚴峻。
因為預制菜的還原度有限,即使是包裝再完整,物流速度再快的預制菜,依然無法做到百分百還原餐館所呈現的菜品本身。
除此之外,預制菜的操作難度也有高低之分。有些預制菜僅僅是完成了食材處理,后續需要消費者進行多程序的操作,這種類型的預制菜對于新手和廚房菜鳥來說也有很大失敗的風險。
生鮮超市的存在,也會進一步擠壓預制菜的生存空間。以盒馬為例,在銷售菜品的同時,只要稍加加工就能推出盒馬專屬的“預制菜”“半成品菜”,且由于盒馬定價本身就較高,若是忠實的消費者,也會愿意嘗試再加幾塊錢就已經備好所有配料的預制菜。
再者,由于一道預制菜的成本也在十幾元左右,其實已經和外賣沒有多大的區別。
同樣是流水線生產出的味道,消費者或許更為青睞直截了當的外賣。更別提,外賣平臺常常擁有大額折扣券可以降低吃飯的成本。
C端情況已經很艱難的情況之下,新興的預制菜在B端也并不受歡迎。因為像一些大的餐飲公司,擁有自己的固定的供應商,貿然更換會導致原來的味道消失,也有消費者不愿接受新味道的可能性存在。
相同行業的對比來看,預制菜很難找到其真正的定位,處于一個半吊子的狀態。在沒有找到自己的定位的前提之下,要做到盈利,做大做強是很困難的事情。
種種困難之下,預制菜是否真的處于春天,存在風口?或者說這個行業本身就沒有找到下一個增長點,就無法談起高速增長了。
預制菜究竟會走向何處,我們不妨靜待其發展。
文章來源:消費界(ID:xiaofeijie316) 作者:凜凝,轉載已獲授權,圖片來源:千圖網會員。原文:

提醒:文章僅供參考,如有不當,歡迎留言指正和交流。且讀者不應該在缺乏具體的專業建議的情況下,擅自根據文章內容采取行動,因此導致的損失,本運營方不負責。如文章涉及侵權或不愿我平臺發布,請聯系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