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角,又稱大料、八角茴香、大茴香等,在我國北方也被直接稱為茴香,其樹冠多呈塔型或橢圓形,是南方珍貴經濟林樹種之一。中國是八角的主要分布區域之一,主要生長在氣候溫暖、濕潤的熱點地區。作為經濟性作物,八角可謂一身是寶,是藥食兩用的中藥材之一,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其中八角干果和茴油是八角的兩種主要產品,人們俗稱的八角是指八角干果,茴油也稱作八角油,是從八角的果實或枝葉中提取到的一種香料,在食品工業中廣泛應用。隨著我國林業部門對相關產業結構的調整,八角作為一種新型經濟作物受到關注,具有遼闊的經濟市場和良好的發展前景。
八角的生長條件較為苛刻,對空氣濕度、環境溫度、日照時間、土壤地形等都有一定要求。由于苛刻的生長環境,八角的產量在世界范圍內一直不高。生產八角的幾個東南亞熱帶國家一般很少將八角進行大量的出口,絕大部分的八角產物都在國內市場進行貿易。由于八角具有生長時間較短且經濟效益較高等特性,其生產狀況一直受到各國政府的關注。
我國八角資源占世界八角資源總量的85%以上,是世界上唯一能大規模生產和提供八角資源的國家。從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我國八角種植規模開始高速增長,到2005年前后八角新造林規模發展達到高峰。之后受八角產品市場價格波動和持續低迷以及速生用材樹種短期經濟利益的沖擊,八角新造林只有零星發展,八角資源規?;瘮U張停滯,八角林面積趨于穩定,目前八角林基本為15年生以上的成熟老林,經營管理粗放,產量處于中低水平。
據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經濟發展研究中心統計數據,2012年全國八角總面積47.27萬公頃,八角干果產量約20.69萬噸,以果實和枝葉利用為主。近年來,我國八角新造林延續停滯發展的基本態勢,八角林面積和產量水平維持穩定,與2012年資源量相當。2017年以來八角價格持續上升,產區林農又興起八角新造林,但仍屬于零星小規模種植。當前各地林農、政府和企業也積極推進八角低產林改造,八角整體產量水平有望在未來兩三年內得到明顯提升,八角資源供應量逐漸增多。
國內八角的產地主要以云南和廣西為主,其中廣西八角栽種面積和產量分別占國內的85%和97%,產量占世界的70%以上。每隔5~6年會出現一次豐產,大年與小年之間的產量差距可達數倍之高。氣候、病蟲害等因素的影響也會導致八角的年產量出現變化,具體來說,由于八角喜歡溫暖濕潤的氣候,倘若遇到個別風霜年份,八角的實際產量和產物質量會大打折扣。
一方面,很多地方對于八角的種植缺乏管理,一味追求經濟的發展。比如對于八角樹每年的修枝剪葉工作,能防止旁枝的生長發育,使樹往高處生長,減少因為樹枝吸收過多養分導致果實干癟等情況。另一方面,八角的落花落果是影響其產量的一個重要因素。在八角著花之后,樹木內營養物質的分配不均衡導致落花落果現象的產生。自1995年開始,我國開始進行八角產物的對外貿易,其主要出口地區為非洲、歐洲、拉丁美洲、北美洲等,每年八角茴油平均出口量大于600噸,1999年八角出口量甚至達到了800噸。
八角主要利用部位為果實和枝葉,干燥果實一般作為大宗香料,可直接用于燉、煮、腌、鹵、泡等各種烹飪,也可加工成五香調味粉。自古以來八角果還作為一種中藥材,有健胃、驅風、鎮痛、調中理氣、祛寒濕,治療消化不良和神經衰弱等多種功效。八角果、葉都含有豐富的揮發油,經過提取揮發油獲得產品茴油,茴油經過進一步分離加工和提純獲得各種成分,包括茴香腦、茴香醛、草蒿腦等,這些成分在食品工業上通常用于調制各種食品香精,在日化用品工業上作為香水、香皂、牙膏等產品的加香劑。
八角還含有具有抑菌、升高白細胞、鎮痛等作用的各種有效成分,如茴香醚具有雌激素樣作用和致敏作用。莽草酸是近年來被實踐證明最具制藥價值的八角有效成分之一,從八角果提取的莽草酸是合成臨床上有效防治流感病毒藥物“達菲”(磷酸奧司他韋)的重要原料。八角生產剩余物還可應用于生產飼料添加劑,具有食欲刺激、促進生長和抑制細菌等作用。
目前我國八角資源大約95%用于食品、日化用品等行業,5%用于醫藥行業。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八角的利用價值和應用領域有望被更多地挖掘和開發。

二、八角主要分布地區
八角適宜生長在北緯21°~26°、海拔1000m以下的低山丘陵地區,原產于廣西西南部的防城、上思、寧明、龍州、憑祥、德保等地,之后隨著人工栽培的興起,八角種植逐漸往其它地方引種擴展。經近千年發展至今,八角資源主要分布在廣西,云南次之,廣東第三,江西、四川、貴州、湖南、福建等省也有少量種植;廣西、云南和廣東的八角分布屬于產業化規模種植發展,而其它省份屬于零星小面積引種栽培試驗。
廣西地處熱帶、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具有適宜八角種植的氣候條件,擁有較強的地理環境優勢,其八角種植面積占全國總面積的85%以上,年產量也位居全國第一,素有“世界八角之鄉”的美稱。據廣西林業勘測設計院統計數據,廣西現有八角種植面積36.56萬公頃,主要分布在7個設區市24個縣(市、區),分布面積最大為百色市9.0萬公頃,其后依次是梧州市5.6萬公頃、崇左市4.6萬公頃、防城港市3.9萬公頃、來賓市2.9萬公頃、欽州市2.5萬公頃、玉林市2.1萬公頃;
縣域八角種植面積超過2.0萬公頃的有防城、那坡、扶綏、金秀、德保、藤縣、浦北7個縣區,1~2萬公頃之間的有凌云、右江、北流、蒼梧、容縣、田林、鳳山、樂業8個縣區,0.5~1萬公頃的有上林等10個縣區。種植主體多為集體或農戶,約占八角總面積的85%,而國有單位、企業的八角種植面積僅占15%左右,主要分布在六萬、派陽山、雅長等國有大型林場,如位于廣西玉林福綿區的六萬林場依托六萬大山優越的地理條件,發展八角林面積達0.4萬公頃。
云南是我國八角種植面積第二大省,全省八角種植面積約6.76萬公頃,主要分布在富寧、廣南、西疇、屏邊和綠春等地區,其中富寧縣分布最多,全縣八角面積4.4萬公頃,成為云南省的八角核心產區。
廣東西部八角種植面積約0.4萬公頃,主要分布在茂名市宜信市東北部,其中以思賀鎮分布最集中。
江西省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從廣西引種八角,在南部山區的上猶、崇義、全南、龍南、大余等縣進行馴化栽培試驗,試驗結果表明八角也適合在江西南部山區發展。
四川瀘縣石崗林場也曾成功引種八角,證明八角在適宜的區域氣候條件下也能正常生長和開花結實。
國外越南北部的涼山、廣寧、高平和北干等毗鄰中國地區也廣泛種植八角,面積約5萬公頃。泰國、印度尼西亞、緬甸等東南亞國家也有少量種植。
從上面的產區分布可以看出,我國八角種植面積和年產量雖位居世界首位,產業發展良好,但缺乏全國性的八角優勢區域布局規劃,八角區域布局規劃只停留在以省或自治區為單位,缺乏全國性的規劃,而且多以八角的氣候生態特性為依據來開展八角種植區進行氣候區劃,沒有從栽培產量、產品質量、病蟲害發生的程度等因素進行綜合考慮,更沒有系統地突出我國八角優勢區域所在。

三、八角主要產品及加工技術
目前,八角產品有初級產品和深加工產品,其中初級產品主要是八角干果和茴油,深加工產品包括茴香腦、草蒿腦、茴香醛、莽草酸和八角油樹脂等產品
八角干果
八角干果是指八角鮮果經過脫青、曬干或烘干獲得的干燥八角果實,是目前國內市場上最主要、最大宗流通和消費的八角產品。八角干果大部分直接整果使用或者粉碎后與其它香料調配用作餐飲香調料,少部分用作中藥材或進行深加工。長期以來,我國八角干果加工缺乏機械化設備和工藝,一直沿襲農戶分散、小作坊加工模式為主,主要采用直接曬干、殺青曬干、柴火烘干、簡易土炕烘干等傳統技術。殺青曬干方法具有生產成本低、干果色澤好等優點,是當前產區群眾普遍使用的干燥加工方法,缺點是過分依賴天氣、人工和大型曬場等條件,如果干燥不及時,容易造成八角發霉,影響外觀及食用安全性,而且勞動強度大、耗時長、工效低。近年來,一些加工企業嘗試采用大型、自動化機械設備進行規?;私呛娓杉庸?,生產效率提高,但也面臨一些技術問題需要去克服和解決,比如如何保持和提高八角干果產品顏色、外觀和內在品質。
茴油
八角果、葉可提取茴油,鮮葉得率約1%,干果得率6%~10%,主要成分為茴腦,占85%~90%。茴油提取加工是近幾十年來我國八角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廣西的德保、那坡等地有利用八角枝葉蒸餾茴油的生產傳統。目前,八角茴油提取技術已較成熟,但生產上仍以小作坊為主,技術仍存在諸多不足,如規模小、得率低、能耗大、質量差等問題,一定程度上造成八角資源浪費。少數企業采用較為先進的大型茴油蒸餾設備,明顯提高了生產效率和茴油產品質量,但投資較大,且如果應用枝葉提取茴油的運輸成本較高。為
茴油精深加工產品
利用茴油進行精深加工,可獲得一系列具有重要用途的深加工產品,包括茴油精餾分離出茴腦、草蒿腦和芳樟醇等單離產品,以及以茴腦合成茴香醛、茴香腈和覆盆子酮等系列產品。這類精深加工生產,一般由技術水平較高、擁有專門生產線的大型企業來完成,茴油原料從農戶收購或者自行加工生產。經過近20年發展,我國八角精深加工技術獲得了顯著進步,科研機構和加工企業采用單離技術、超臨界萃取技術等先進技術加工獲得優質深加工產品,還開發出精深加工合成技術,開發附加值更高的八角香料新產品。以天然八角茴腦為原料制備茴香醛技術日趨成熟,包括傳統化學氧化法、臭氧氧化法和電氧化法等茴香醛制備技術。
莽草酸
八角果實含莽草酸可達11.57%,經過提取和分離純化,可以得到高純度的莽草酸產品。莽草酸在制備抗流感病毒藥物中具有重要作用,因而莽草酸是倍受行業關注和重點開發的八角深加工產品之一。當前,八角莽草酸提取、分離和純化技術工藝已較成熟。莽草酸提取方法主要有水浸提法和有機溶劑提取法,以及在此基礎上增加微波輔助提取、超聲波輔助萃取、超聲波微波協同提取等。莽草酸的分離、純化包括離子交換樹脂分離法、大孔吸附樹脂分離法、硅膠柱層析法、分子印跡分離法和毛細管電泳法等。一些科研機構和企業取得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莽草酸提取技術和設備。
八角油樹脂
八角油樹脂是由芳香油、脂肪油及樹脂物質組成的混合體,含有八角的芳香成分、辛香味成分、脂肪油等有效成分。就食品調味而言,與提取的八角精油相比,八角油樹脂具有香氣和口味比較平衡、口感比較豐滿和完整等諸多優點。因而八角油樹脂廣泛應用于肉類制品、調味品、軟飲料、冷飲、糖果以及面包、蛋糕等食品加工業,國內外市場消費量逐年增加。由于八角油樹脂是一種黏稠狀液體,為了便于消費者分散使用和具備耐儲存特性,人們把微膠囊技術應用到八角油樹脂產品的制備當中,生產出八角油樹脂的粉末狀微膠囊顆粒。經過多年發展,八角油樹脂提取技術工藝已較為成熟,一般以溶劑萃取法生產,常用的溶劑有乙醇、丙酮、石油醚、超臨界CO2等,許多研究表明超臨界CO2是提取八角油樹脂最理想的新型溶劑。

國內八角市場貿易現狀
八角是一種經濟效益很強的經濟作物,是我國一種獨特珍稀的產物,目前我國八角貿易市場前景良好。國內每年八角干果需求量大約是30000噸,而八角銷售市場主要在北方,其中90%以上用作香料(烹飪調味料、香水用料),剩下較少一部分被用作中醫藥材。不僅如此,我國目前對于八角茴油的需求量也十分巨大,每年對于油的需求量達到800噸以上。近幾年八角干果的價格在30~50元/kg,自2000年開始,價格波動較大,且一直處于變化之中。目前八角茴油的價格在6萬~9萬元/噸,而最初的八角茴油價格在10萬元/噸左右。隨著八角在我國云南、廣西等地區的大面積種植,2001年八角茴油價格下降到5萬~6萬元/噸。隨著近幾年國內形勢的發展,對于八角干果的需求也正逐步增加,其作為香料也是餐飲業中不可或缺的調味佐料,餐飲行業的發展必會增大對八角茴香的需求。
國際貿易市場分析
八角的國際貿易出口產品主要為八角干果與八角茴油。根據我國對外貿易數據顯示,八角茴油和八角干果的國際貿易一直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況。1995年開始,我國對歐洲、非洲的八角干果出口量一直保持在2500~3000噸之間,隨著近兩年國際貿易形勢的變化,出口量一度跌倒1300~1600噸??偟膩碚f,八角干果的國際銷售產量近兩年正逐步降低,八角干果市場逐漸走向飽和狀態。我國國際貿易出口的八角茴油年均出口量在500~800噸,由于八角茴油具有較廣泛的價值,國際市場對于八角茴油一直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而國內市場需求量有限。我國自2000年開始減少了八角茴油在國內市場的貿易,增大了在國際貿易市場上對八角茴油的出口量,也就是說,八角茴油在目前國際市場上發展空間巨大,前景良好。
內容綜合自:
八角的生產現狀及發展前景研究(黃麗娟.那坡縣林業局.種子科技)
八角產業發展現狀問題及對策分析——以廣西寧明縣為例(趙麗濱.廣西中醫藥大學公共衛生與管理學院.廣西農學報)
八角特色資源加工利用產業發展現狀(黃開順,黎貴卿,安家成,李開祥.生物質化學工程)
廣西八角產業發展現狀問題及對策分析(韋瑩,閉洪峰.南方農業)
我國八角產業優勢區域布局及發展芻議(高傳友,劉永華,李開祥,崔勇,梁文匯.廣西農學報)
云南八角生產的主要問題分析及其對策(韓明躍,寧德魯.西部林業科學)
圖文來源:唯恒農小蜂(IDweihengnxf)轉載已獲授權。圖片來源:千圖網會員。原文
提醒:文章僅供參考,如有不當,歡迎留言指正和交流。且讀者不應該在缺乏具體的專業建議的情況下,擅自根據文章內容采取行動,因此導致的損失,本運營方不負責。如文章涉及侵權或不愿我平臺發布,請聯系處理。